“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时间匆匆而逝,值此岁末年终之时,也将迎来今年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虽说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寒才是最冷之时,但在北方地区,“小寒胜大寒”,凛冽寒冬已悄然而至。过了小寒、大寒后,紧接着是立春节气,因此,小寒可以说是开春的前奏曲。
岁寒之时,除了要添衣添被,做好日常保暖工作外,还应顺应时节,合理饮食,为开春打好基础。老传统里,按照时节,小寒应该“吃3样、做3事、忌3物”,寓意老少安康,家人平安吉祥。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要吃哪3样食物?做哪3件事情?不宜吃哪3物?明日就是小寒了,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节气,记得吃3样
一、鸡肉
民间有句俗话道,冬补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小寒到来,冬补正当时,自然要把鸡肉安排上。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脂肪含量却要比很多肉都低,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给新的一年打下好基础,助力轻轻松松过寒冬。
1、准备半只鸡,洗净后剁成小块,冷水下锅,放几片生姜,煮出浮沫后,捞出来洗净;再来1小把虫草花,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
2、将焯好水的鸡肉倒入汤锅中,再放几片生姜、加适量热水,大火将水烧开后,转小火炖40分钟;
3、将虫草花倒入锅中,继续炖煮20分钟,然后放适量食盐,搅拌几下,即可关火出锅,吃鸡肉时,可以配点自己喜欢吃的蘸料。
二、板栗
板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在古时候还和桃、杏、李、枣一起并称为“五果”。每逢寒冬时节,街头小巷的零嘴铺会飘来一阵阵糖炒栗子的香气,让人光闻气味就能垂涎三尺。板栗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非常适合在小寒时节食用。
1、板栗洗净,在底部划十字刀,再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再放1小勺食盐,水开后再煮20分钟,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
2、往锅中加少许食油,倒入等量的白砂糖和清水,小火慢慢炒出糖色后,再倒入板栗,不断翻炒至糖汁收干,即可关火;
三、菜饭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小寒节气还有吃菜饭的讲究。菜饭,也叫咸饭,是用大米或糯米煮制而成,煮的过程中,还会放入蔬菜、腊肠、咸肉等食材,有米、有菜、有肉,吃起来特别香。人们认为,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之时,吃菜饭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
1、准备1块腊肉,洗净后切成小丁状,如果太硬不好切,可以先放入清水中煮20分钟,放凉后再切;青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
2、将大米淘洗干净,加入煮饭的水,再倒入腊肉丁,按照平时煮饭的方式,将大米煮成饭;
3、热锅加油,油热后倒入青菜碎,大火炒软后,再倒入饭中,翻拌均匀,即可开吃。
小寒节气,记得做3事
1、保障充足的睡眠
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养生关键字,就是“藏”,即要好好修养,一来修复元气,二来给开春打下好基础。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障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同时要添衣添被,给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得舒服了,睡眠质量自然也就能提高了。
2、保持适量的运动
虽说小寒前后,天气特别冷,人的惰性一起来,能坐着绝对不愿意动,但生命在于运动,还是要克服本能,保持适量的运动。特别是感觉身体耐寒能力下降、手脚冰凉时,适度做些运动,可以让身子迅速暖和起来,久而久之,也能增强体质。
3、注意添衣保暖
俗话道,寒从脚下生,病从寒中来。当你感觉到脚部冰冷时,就要提醒自己,身体已经受寒了,这时候要注意多添些衣服,做好保暖工作。如果不当回事,身体抵抗力就容易受到影响,各种病*、细菌也有可能趁虚而入。
小寒节气,记得忌3物
1、少吃寒味过重的食物: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寒刚好处在二九和三九之间,可以说是一年之中寒气比较重的时间段。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如果还常吃一些寒味过重的食物,如雪糕、西瓜、冰镇啤酒等等,很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伤及体内阳气,出现各种不适。
2、少吃辣味过重的食物:天气一冷,很多人就不自觉地想吃一些辛辣食物,来刺激出汗。但是常吃辣味过重的食物,很可能刺激到胃肠道,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导致体内火气过重,容易上火。
3、少吃高温油炸食物:小寒前后,因为气候较为干燥的原因,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等情况,这是因为体内缺水、津液不足所致。除了要喝水补水外,还应少吃一些高温油炸的食物。食物经过高温油炸,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还会进一步造成体内津液流失。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