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看脱贫花如何变为振兴花经济聚焦
TUhjnbcbe - 2022/12/8 13:53:00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核心阅读

从助力脱贫攻坚,到推动乡村振兴,*花产业已经成为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张产业名片。眼下,在农户、市场主体和*府的多重努力下,*花产业链正不断延伸,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有了共享冷库,新鲜*花可以保存更久,收益更有保障了。”9月7日,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的共享冷库前,47岁的村民文淑华送来了今年最后一茬*花。

将冷藏服务嵌入*花产业链条,是服务保障*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细节。大同的*花产业,起始于脱贫攻坚,助力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如今,*花全产业链产值由年的18.4亿元增加到今年的超40亿元,产业质量明显提升。脱贫花正变为振兴花。

规模化、绿色化助力生产

在云州区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金健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花长势喜人。“今年,*花的产量较去年增加了两成,每斤价格也由2.2元涨到3元。”负责人刘扩建说,“上半年,旱情一度严重,但没影响我们*花的质量和产量。我们总共种了亩*花,其中滴灌亩,喷灌亩,有效降低了干旱对*花生产的影响。”

作为大同*花最大产区,云州区今年投入余套监测及溯源等相关系统和设备,使万亩*花基地实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测预报、节肥增效等管理数字化,实现了*花产业的提质增效。

“目前,大同市*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大同市副市长龚孟建介绍,像刘扩建这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生产主体,在整个*花生产中占比八成。“可以说,大同*花产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虫害是*花规模发展的直接威胁。”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李小玉介绍。

为此,大同市对*花的病虫害展开摸底调查。基于调查结果,部署了技术防控与“群防联防”措施,相关科研部门也开发出病虫害检测设备,集成出*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技术管护体系。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精细化田间管理,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采用无人机,安插*蓝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措施,建设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花产业的绿色发展。目前,大同的26.5万亩*花中,绿色食品有效认证面积9万亩;云州区也成为国家*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多元化、品牌化开拓市场

在农产品销售领域,市场主体营销能力不足始终制约着产业发展,大同*花也是如此。

一次,一家预制菜头部企业的负责人来大同洽谈投资合作事宜,吃饭时发现,用鲜*花做的凉菜口味、口感很不错,于是决定在大同建立生产基地,以鲜*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对外销售。这意味着,大同*花进入市场的形式由干*花拓展到了新鲜*花。

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直营店里,记者还看到*花风味小菜、*花味素、*花鲜露、*花五谷代餐粉、*花果蔬复合饮品等*花系列产品。公司负责人陶嘉城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在大同全市范围内开了32家*花直营店,各类*花产品直营效果非常不错。”

近年来,大同市以*花产业品牌建设为重点,把“大同*花”作为重点品牌进行打造,成立了大同*花协会和大同*花产业联盟。在线上,与京东、乐村淘、农芯乐等企业合作,依托京东物流体系,推广线上下单、京东配送到家的销售模式;在线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太原等城市布局了多家*花产品直营店,双管齐下,强化市场营销,打造优质品牌,将大同*花产品快速推向全国市场。今年4月,大同的冰鲜*花、干*花还首次出口加拿大、日本等地。

年以来,大同市围绕*花产业发展,依托多家龙头企业,研发*花酱、面、茶、饼等多种*花产品;同时,借着近来兴起的“直播带货”,在营销环节倾力打造“大同*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并取得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等8个国家级认证。

“开拓市场主要还是靠市场主体。”龚孟建说,“我们通过专项*策扶持、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团队服务、区域品牌赋能,把各类企业引导到*花产业上来,丰富*花产品,拉长产业链条,进而做大*花的市场规模。”

目前,大同的*花产业引入和培育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家,其中龙头企业15家,研制开发出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五大系列余种*花产品,大大提高了*花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前段时间,一条“忘忧大道”出现在不少大同人的朋友圈,名字的灵感就来源于*花的别名“忘忧草”。大道全长14公里,沿途有*花主题公园、*花观景平台、眺望台、*花主题广场、*花交易市场和驿站以及*花栈道等,是一条高标准的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道路。到了*花收获季,这里满目是“金”,赏花观景、采摘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条“忘忧大道”还串联着*花主题文旅小镇。在云州区驼坊村的*花地旁,几顶白色的帐篷错落分布,走近细看,户外露营装备一应俱全。“户外露营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出游方式,在这里可以回归田野、回归自然,7、8月份,15顶帐篷每天都爆满。”小镇经理段亚萍介绍,这只是占地1亩*花主题文旅小镇的“冰山一角”。

“我们和市里的几个小区达成合作,业主认领一块*花地,可以自己管护,也可以请人代管,每年可以收获最新鲜的*花菜。”段亚萍介绍,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了*花种植的精细增值,目前已有多个“小地块”被“家庭农场主”认领。

研学教育也是小镇的主打产品。这两年,小镇每年接待团队多个,中小学生研学4.5万人次,散客游园8万多人次。段亚萍说:“在小镇里,实现了‘游、创、育’的跨界联手,一产、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

去年,大同*花产业中,一、二、三产融合的文旅产值2亿多元,占比6.6%。“眼下产值占比虽然不高,但成长性很好。”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只聚焦当下,也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脱贫花如何变为振兴花经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