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露地鲜食番茄生态栽培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也在于提质增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环境友好、绿色循环的生产技术将是提高食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露地番茄的生态栽培一直以来都是生产上的难点,番茄病虫害多,早疫病、晚疫病、病*病、叶霉病、脐腐病等在露地栽培时发生都比较严重,果实裂果等问题突出。本技术从番茄品种筛选、健康土壤培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等方面突破,解决了露地番茄生产的各项技术问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年以来,该技术先后在南充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春华锦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广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充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嘉陵江凤仪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充县金科种养殖有限公司、四川泓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充小目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充县贺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川兆裕萍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四川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示范和应用,累计应用面积余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传统的番茄种植多在温室大棚里,由于外来产品冲击大,同时在番茄成熟季极端气候多,产品质量不稳定,本地产品市场竞争力弱,销售难是经常面临的问题。
本技术主推的鲜食番茄品种,因为不使用化学农药,作为水果来销售的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菜用番茄2~6倍,亩效益可达0.6~1.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普通蔬菜种植,也显著高于普通番茄元~元/亩的效益。
三、技术要点
(一)番茄品种选择
抗性要求:抗TY病*病、晚疫病、抗早晚疫病、抗灰霉病。
其他要求:抗逆性强、抗裂果性强、鲜食口感好。
推荐品种:粉宝贝、红瑞娜、粉佳丽、*妃、索菲亚。
(二)菜地土壤改良和培肥
土壤选择:除沙土、黏性较重的土壤外,其他土壤均可。
地块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无洪水风险的地块。
1.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土壤改良方案。每亩施用4~6吨有机肥,其中植物源(原材料为:中药渣、秸秆等)有机肥占比不低于80%。施肥后可进行10cm左右的浅耕,让其充分混合。
2.有机质含量在1~2%的土壤改良方案。每亩施用2~3吨有机肥,其中植物源(原材料为:秸秆、菌渣、中药渣)有机肥占比不低于80%。施肥后可进行10cm左右的浅耕,让其充分混合,也可以定植后窝施在植株旁15cm的位置。
(三)标准化种植架搭建
1.架式一:双行种植架
厢面包沟宽1.7m,厢面总宽约1.4m。方法一:采用直径2cm左右的竹竿搭建“人”字架,竹竿间距根据番茄不同品种的密度来调节,1株番茄对应1根竹竿,中间1/2处和顶部加横向的竹竿加固;方法二:用直径25cm或者32cm的钢管搭建,钢管间距3.4m×8m,用热镀锌的14号钢丝作为斜拉固定和吊蔓的横向钢丝,每个厢面顺种植行拉两根钢丝。
建议选择第二种方法搭钢丝架式,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是使用年限可达5年以上,每年每亩投入约元,与竹竿的材料投入相当,由于是固定架,减少了后续几年的搭建人工投入。
2.架式二:单行双秆种植架
厢面包沟宽1.6m,厢面总宽约1.3m。搭架方法采用钢管固定架,用直径25cm或者32cm的钢管搭建,钢管间距3.4m×8m,用热镀锌的14号钢丝作为斜拉固定和吊蔓的横向钢丝,每个厢面顺种植行拉两根钢丝,钢丝间距1.2m。
(四)冷床小拱棚壮苗培育技术
1.播种时间:1月下旬至2月上旬
2.苗床准备:苗床宽1.5m,每平方米施植物源有机肥或者土壤改良剂20斤,和10cm表层土壤混匀。
3.播种:番茄种子采用开浅沟的方式条播,沟深3cm左右,两行之间间距15cm,每行播种40~50粒,播种后洒水浇透苗床,起小拱棚覆盖。
4.苗床管理:每隔1天查看土壤墒情和出苗情况,在晴天的上午补浇水,及时除草。苗长到2片真叶时,晴天的上午打开拱棚的一边,适当放风。到了2月下旬,应该开始逐步控水和增加放风时间,锻炼番茄苗抗性,为移栽做准备。
(五)植株定植和花前管理
1.定植时间:3月上旬至3月中旬。
2.定植方式:根据栽培架式一窝一株定植,定植后浇定根水,定植时注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特别是注意保护主根,覆土位置以接近子叶位置为宜。
3.追肥:定植后20~25天,可以选择晴天窝施一次有机肥,距离植株根系15cm处施入。土地贫瘠的地块,可以随水冲施一次15-15-15复合肥10kg/亩。
4.定秆整枝:双行种植的架式,采用单秆整枝,选择晴天去除多余的侧枝,及时绑枝上架或者吊蔓;单行双秆的,于第4~5节处去除顶芽,待下部侧枝发出后,选择2个健壮侧枝作为后期的双主秆。
注意事项:当番茄开始现蕾前后1周,禁止追施氮肥,同时控制水分,促进番茄花芽分化和养分积累。
(六)坐果期田间管理
1.时间:从开始坐果到摘心封顶,品种间有1~5天的差异,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
2.肥水管理:这个时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在第一穗果膨果初期和5月中旬可以追施2次液体钙肥,5月中旬和6月中旬分两次随水追施磷酸二氢钾10~15kg/亩。
3.整枝和疏果:在晴天将侧枝尽早抹掉,及时吊蔓。同穗花的首果膨大50%以后结的果要及时疏果,避免形成僵果。
注意:在生态栽培模式下,化肥较常规栽培减量了60%以上,中果型品种的第二、第三穗果的膨果中期可能会因营养竞争而出现大小果的现象,可以在第三穗花后一叶掐尖,同时追施有机肥0.5吨/亩,待侧枝发出后换头继续结果。
(七)成熟期田间管理
成熟期和转色期的田间管理主要在于水分控制,在掐尖封顶后,新发侧枝可以留1片叶摘心,加强植株的养分制造能力,促进养分的生产和向果实运输,这个阶段可以随雨适当追施钾肥或者草木灰。这个阶段雨水较多,要做好田间排水,避免雨水过多而裂果。
(八)病虫草害生态防控技术
1.病害生态防控技术。病害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品种的抗性、健康的土壤、壮株的培育,以防为主,根据实践,番茄病害是可防可控的。
2.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番茄露地栽培的虫害发生较轻,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斜纹叶蛾等,防控的关键是田间生态多样化的保护,为害虫和天敌提供繁殖和竞争的生态条件,预留生态缓冲带、后期留草栽培,是控制虫害发生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3.草害生态化防控技术。露地栽培的番茄,草害的控制是技术难点。综合来看,地布覆盖栽培、适时除草是防治草害的关键,同时也能最大幅度地减少人工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九)适时收获和包装
鲜食番茄品控是重点,适时采收关系着储存、运输以及消费者的口感体验。
1.采摘时期:中果型鲜食番茄(比如红瑞那、索菲亚)适宜8成熟带果柄采摘,而小果型番茄(比如粉宝贝、粉佳丽、*妃)适宜9成熟采摘,也应注意保护果柄和萼片。
2.采后处理:番茄的采摘期,气温普遍较高,采收后,有条件的应该尽快预冷并包装发售。
四、适宜区域
适宜川东北地区的平坝、丘陵、低山区,成都平原,川南丘陵区。
五、注意事项
(一)土壤条件和地块排灌能力是选地的关键。
(二)品种的选择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农场需要根据顾客群体消费需求来选择鲜食番茄品种。
(三)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来调节植株自身抗性是植株抗病和避免晚疫病及其他病害发生的关键。
六、依托单位
(一)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