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陪伴,青年的放手,
在家时的疼爱,离家时的等待……
歌词道尽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为什么以萱草花做歌名呢?
那是因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萱草代表着母亲,
比如椿萱并茂、慈萱、萱堂……
萱草花才是代表母亲的花。
年前的《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
背即北,古人以北堂指代母亲的住所。
因萱草又名忘忧草,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
怎么才能得到萱草,减少母亲对自己的牵挂。
唐代大诗人孟郊也写过萱草,
他有一首《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从母亲的角度写对孩子的挂牵。
游子远行,母亲日日等待孩子归来,
即使萱草花开了,也没办法缓解母亲的思念。
这首诗的知名度不及孟郊的另一首《游子吟》
但是在母亲节读来,格外感人肺腑。
孟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依赖母亲的支持。
孟郊有才华却屡试不第,
在母亲的要求下,硬着头皮参加科考。
终于在46岁才中了进士,
才有了后来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仕途不顺利,生活却总算有了着落。
孟母为什么一定要让孟郊科考?
她了解孟郊的性格,要为他以后的生计考虑,
母爱子,为子计长远。
拳拳爱子之心,年轻时的孟郊却未必懂得。
孟郊直到52岁做了县令,经济才有所好转,
这时孟母却离开了人世,成为孟郊最大的遗憾。
成年人总是在自己做父母之后,
才了解母亲的憋闷和委屈,
明白母爱的纯粹和伟大。
母亲却在成为妈妈的那一刻,
就已经下定决心,
接纳孩子无论怎样的一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孝心来得太晚。
母亲节,祝愿所有母亲,
平安快乐健康吉祥!
END
祥丰泰文创
ShaftCreative
全新开启
点亮小星星,让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