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国人口共万人!核心数据速览:总人口:万人人口增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人,增长5.38%劳动年龄人口:万人,占63.35%老龄化水平: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性别比:男性人口为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万人,占48.76%今天(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梳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数据中反映的几大重要信号。趋势一:总人口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量放缓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相比,增加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0.53%,比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趋势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0%人口老龄化加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宁吉喆表示,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智慧、传承、发挥和需求拓展扩大。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年将突破4亿,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人社部也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趋势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劳动力素质提高,中国正从“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劳动年龄人口为万人,占63.35%,与年相比,15至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是否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万人。与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宁吉喆表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也表示,如果说人口红利支撑了过去几十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崛起,那么人才红利将能支撑未来几十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完全可以凭借世界上最庞大的理工科人才储备,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02
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意味着什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经济学家任泽平此前撰文分析指出:低生育率影响意味着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年将比年大幅减少23%。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萎缩,劳动力成本将日益上升,部分制造业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从边际上看,中国人口红利已经结束,面临“未富先老”局面,未来储蓄率和投资率将逐渐下降,消费率将逐渐上升,经济潜在增速下滑。美日韩老年人口比重达12.6%时,人均GDP均在2.4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仅1万美元。从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对比看,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分别在、、、年,当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2%、9.2%、5.8%、12.6%。美国、日本、韩国、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2.6%分别是在、、、年,当时人均GDP分别为2.4万、3万、2.7万、1万美元。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缺口将日益增加。年中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亿元,剔除财*补贴后的实际盈余为-亿元,连续7年为负。并且,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年中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从14.3%增至2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患病从33.8%增至62.2%,年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水平的2.58倍。03
我们将做什么?近期,各大部委纷纷就人口相关问题发声。这几个信息不容忽视:1、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策,推动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据悉,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近期多个部委都在进行相关调研。4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老龄工作专题调研交流会。4月13日至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组织5个调研组赴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重庆、四川等10省(市)开展老龄工作专题调研。交流会上,5个调研组汇报了10省(市)老龄工作的进展成绩、典型经验和困难问题,并围绕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有关负责同志带队,会同民*部赴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开展养老托育服务专题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做好“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地方“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策”,特别是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国家综合考虑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将给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和挑战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2月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据人社部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万人。同时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3、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全国*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日前在全国*协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人口发展战略导向重大调整转折点,也是构建应对低生育水平下生育支持和家庭发展*策框架的关键阶段。他建议,将积极应对高龄少子化确定为基本国策,制定与基本国策地位相适应的完备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生育、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策体系。就连央行的工作论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