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海外精彩。
最近在「网易新闻·看客inSight」上,看了一个辅导机构“名师”的自述。他在一家补习学校教了半年书,见识了无数奇葩内幕。每一件看下来,都让人汗颜。这个老师名叫小马,上大学时,跟风考了教师资格证。但因为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后也没从事过教育行业,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年,他偶然路过一家中小学辅导机构,见到门口的学生络绎不绝,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简历。没想到,还真收到了面试通知。图片来源网络随意的面试后,小马当场就被宣布录取了,职位是高中英语老师。他有点懵:简历投的是助教,而且他的教师资格证只是小学的,怎么上来就教高中?面试官却大咧咧地说:“教师证可以再考嘛,你想想,马上高考了,高中生报名得多,课时费也多呀。”小马稀里糊涂入了职,就这样成了高中老师。入职第一天,想着面试官说会有系统培训,小马带了厚厚的笔记本来机构报到。不料刚办完入职手续,班主任直接分配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给小马,并交代说:“家长的要求不高,给孩子巩固下课本内容就行。”说完,她起身准备离开,只字未提培训的事,小马很是迷茫:“那咱们这儿有教材或者参考资料吗?”“资料么都是老师自己准备的呀。”对方似乎觉得小马问得有点多余。后来小马才知道,“班主任”相当于售后客服,等课程顾问(即销售)把学生招进来后,只管负责安排老师和沟通上课时间,“你要是有什么不懂,可以去问江老师。”江老师是他们校区的英语组组长,每周都会带大家做一套高考卷,接着讲评一下,就算是培训了。至于教学方法和备课要求,全凭自己摸索。上海某课后辅导机构的招生广告不巧小马入职那天,江老师去了总部开会。下午就要上课了,小马只好上网下载了一些教材,粗略翻了翻,心一横,打算现学现卖。一进教室,人声鼎沸的景象再次让小马傻了眼。这里跟小马面试时去的总校完全不同——总校的教室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单间,有玻璃隔断;这儿却密密匝匝地摆满了课桌,三面用挡板围起,“一对一”授课就在这里进行。排列紧密的课桌/作者供图小马到的时候已经有十几对师生在上课了,挡板完全不隔音,四面八方的讲课声交织在一起,有种误入菜场的错觉。一片嘈杂声中,小马见到了小鹏,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胖墩,沉默寡言,总是低着头,不敢和我有目光接触。不出所料,第一节课就出师不利。无论小马讲什么,小鹏一律点头;让他跟读单词他也照办,可一旦要他自己读写,他就把头一低,不理小马了。小马毫无办法,又急又气,批评了他几句也不见效,最后只能敷衍地带他跟读了几遍单词和课文,便草草结束了。上海某园区内一家辅导机构课后,小马找到江老师请教。见小马一脸愁容,他轻描淡写地开导我:“没关系,你每节课把进度完成了就行,学生不愿背,你就跟班主任说,她会跟家长反映的。”小马又追问教材的事,他从办公桌的书堆儿里翻出一本卷了边儿的课外练习册,让我拿去复印。小马看了眼封面,是针对牛津教材的辅导书,便告诉江老师:“孩子上的是私立学校,主要用的朗文教材,您这儿有吗?”江老师笑笑说:“没事儿,用这个就行了。孩子基础又不好,做什么练习都差不多的。”小马自费买的参考书/作者供图听他这么说,小马静了声。继续深入了解才得知,机构里的辅导书都是3、4年前采购的,不管来的是什么学校、什么层次的学生,一律都做这些习题;偶尔遇上程度好的,就用高个一到两个年级的辅导书应付。而所谓“个性化定制方案”,其实就是问教过同年级的老师拿份现成的教案。因此,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在这学的并不会有什么区别。办公室里陈列着好几排教辅书/作者供图至于机构主打的“名师一对一辅导”自然也是虚假宣传。那天临近上课,课程顾问马老师突然从办公室门口探进头来,神秘兮兮把小马叫了出去:“陈老师,先跟您说个事儿啊,一会儿学生就来了,如果家长问起,就说你是虹口区公办学校的老师,有3年教龄哈。”小马立刻明白过来,她是为了促成销售,跟家长说了瞎话。“要是家长问起哪所学校怎么办?”“你放心,我们跟家长说过学校要保密的,他们也知道,现在公办学校的老师不能出去补课,不会乱问的。”“个性化定制教学”的宣传标语小马也是在上了一段时间班后,才知道身边的“名师团队”都是什么人。有嫌银行工作太累,来随便赚点零花钱的富二代;有从房屋中介转行过来,想混点经验自己开辅导机构的前销售;有为了方便接送女儿上学,就近找了份工作的中年女人......鱼龙混杂,而且全机构几十个老师,竟然只有小马和另一个老师有教师资格证。但这根本不妨碍他们混得风生水起。辅导机构的老师,拼的不是有多少教学成果,而是能拉来多少“业绩”。这个业绩,就是让家长“扩课”,增加每周的课时数。课时数越多,家长交的钱就越多。所以,书教得好不好不重要,学生分数提没提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学生搞好关系。上课嘻嘻哈哈,玩玩游戏聊聊天,就算家长抱怨课程内容太少,孩子也会极力反对换老师。之后,再跟孩子做交易:只要回家劝家长加一节课,就少布置2次课后作业,甚至还能帮着完成1次学校作业。想想看,孩子主动提出加课,家长还不爽快地交钱?孩子乐得轻松,家长倍感“欣慰”,其间套路,只有老师知道。这样的辅导机构,还特别乐意招收“问题学生”。因为问题越大,家长越心急,期望值也会越低。于是,不管老师教成什么样,只要不出大岔子,随随便便就能糊弄过去。呆了半年后,小马再也忍受不了这个充满谎言的地方,辞了职。他离开后听说,顶替他的是个从4s店转行来的大哥。毫无经验和资质,但却备受学生欢迎,因为不用好好上课,每天都在侃车......小马的“任教”经历,听起来无比魔幻。但在这篇自述下面,留言纷纷说着:真实。原来太多所谓“优质”的辅导机构,其实水深得你难以想象。他们打着的是教育的旗号,做的却是套路满满的生意。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