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夏日蚊虫多,看看古人是如何驱蚊的
TUhjnbcbe - 2021/5/4 2:19:00
北京皮炎医院哪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炎炎夏日,除了要对抗高温天气,大家恐怕还要与无处不在的“空中轰炸机”——蚊子战斗。

北宋欧阳修在《憎蚊》一诗中这样描绘蚊子:

“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

无论古今,小小的蚊子都是不少人夏季的困扰。好在如今我们有电蚊香、电蚊拍等各种先进灭蚊器。那在没有驱蚊类产品的古代,他们是如何对付这些无处不在的“吸血*”的呢?

挂蚊帐

古人早在年前就已经采用挂蚊帐的方式来防蚊子了,那时候,蚊帐被称为“帱”。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在统治阶层,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历史上,其用料还曾有等级上的规定。例如晋代制度,锦帐为宫禁中独用。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

熏艾草

宋代诗人陆游曾作诗:

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

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诗句中描述了用扇子驱赶蚊子而不能,进而用艾草熏蚊子。用艾草燃烧驱蚊在民间很常用,和我们今天使用蚊香驱蚊同理:都是利用蚊子在一定气味下不能生存的原理。

起初,古人只是用湿土虚掩点燃的枯枝树叶,但是烟雾太浓不仅熏蚊,连人也一起熏了。

后来发现燃烧艾草、蒿草熏蚊效果不错,而且烟雾不多、味道不错,于是人们把它们晒干,编成草绳来烧,这就是蚊香的雏形“燃火绳”。

点蚊香

古代也有蚊香?是的!

在宋代已经有了专门驱蚊的“蚊香”。

宋代笔记《格物粗谈》中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

这算是较早的蚊香,其形态为有芯的棒香。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有专门制作蚊香的作坊,宋人制作的蚊香被叫做“蚊烟”。

宋人华岳有诗《苦蚊》:“四壁人声绝,榻下蚊烟灭”,陈藻《乐轩集》中有“野店蚊烟接,官途松吹长”。

可见,蚊烟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日用品。

佩香囊

佩香囊是中国古人的习惯之一,许多香囊中的药材也被认为是有驱蚊虫功效的,比如霍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这相当于把“蚊不叮”戴在了身上。

香囊香包,醒脑明目,让人倍感舒适,还能驱除蚊蝇,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时尚装饰品。

《帝京岁时纪胜》载:“用软帛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老老等式。抽做大红硃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

灭蚊灯

是不是突然觉得古人过得好先进啊!

目前可见的实物灭蚊灯出现在明朝,清代已制成了精巧的铜制吸蚊灯。蚊子有趋光性,靠近灭蚊灯后,有气流从喇叭口小窗迅速流入,靠近的蚊虫便会被这股热气流吸入灯盏内,以达到消灭蚊虫的目的。

不过这种灯具其实吸力很小,过去人主要是用于蚊帐内灭蚊,睡前发现帐子里的蚊子,将喇叭口往其上一靠,蚊子飞进喇叭口,恰好被火焰烧着。

种驱蚊草

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最简单的办法,古人通常会在家里养一些防蚊虫的植物,常见的驱蚊植物有驱蚊草、食虫草、猪笼草、藿香、逐蝇梅、紫罗兰、薰衣草、凤仙花、七里香、夜来香等。夏夜乘凉,这些花草不仅能驱蚊,还可以芳香空气。

养青蛙

古人在盛着水和石头的大缸里,养上几只青蛙,蚊子喜爱阴凉,飞进去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缸中养蛙堪称古人的“灭蚊利器”。避蚊也讲究低碳环保,古人实在聪慧!

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日蚊虫多,看看古人是如何驱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