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董朝朝
中山詹园在南区北台,是岭南最大的私家园林,此前我曾前往游览过三次,5月初,因为参加一个传统文化游学活动,我第四次来到了詹园。▼
詹园建于年,占地百亩,由詹园主人黄远新亲自设计,并从苏州征调百名园林能工巧匠历时五年共同建成的。其建园初衷出于为母亲建造一处淡雅精致、颐养天年的静心居所,特以母亲的姓氏命名为詹园,后母亲感慰儿子的孝心,更为了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感受其儿子的孝行,建议主人把园区对外开放。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传播孝道和健康长寿为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民间亲情的艺术景观园林。
从不同角度欣赏詹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透露出淡淡的风雅。
进门处的影壁,南方人称照壁,古代称萧墙。此照壁中间镶有一块精美砖雕,两旁为六块精美石雕,刻有双龙戏珠,双凤对舞的吉祥图案。从建筑学上来说,它可以阻隔空间,屏蔽正堂,增加层次感;从风水学来说,则可起到阻挡外魔,驱逐内邪的作用。▼
舜帝宝殿,是园庭议事及举办家庭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
一棵五百多岁的小叶紫薇,被誉为园中的幸运树。据说按顺时针方向绕着“幸运树”走一圈,便可以好运连连。然而通常遇到这种幸运树,我都是一笑而过的,这世上哪有不努力便可以求来的幸运呢?▼
吉祥树,饶行一圈据说可以带来好运
此处阁楼,名为小雅,来源于《诗经》,乃古时小姐居住的绣楼。▼
拾阶而上,倚着小窗眺望,园中美景尽收眼底。▼
尤记得过往时,尚无墙上的彩绘,所以踱着碎步上得楼来,秒觉自己便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而如今绘了老老少少的人物于墙,仙女梦便粉碎了去:再仙的女神,可不也得落入凡间生活?而尘间的烟火味,终会将那些仙气覆盖殆尽罢。▼
不远处,立有十二生肖石像▼
这些石像,从不同视角望去,亦有不同风采,或感其欢喜,或思其悲伤,似庄重肃穆,亦憨傻有趣,万千情绪,皆随自身所思而变化。▼
园中设有各式漏窗,既有隔断作用,又有透景之意,从暗窥明,步移景异,景中有画,画中有景。因了这些漏窗,园子的层次便丰富了起来,正如那弹琵琶的女子,半遮着面显然比全身示人更引人遐想。▼
因为是传统文化的游学活动,所以随处可见着传统服饰的孩童,一时间竟分不清这是现代,还是穿越到了古代。▼
而演舞台的古典舞蹈,亦颇为应景,游人争相上前,看个热闹。▼
舞蹈大约有五六个,而我尤喜此《霓裳舞》,每隔半小时重复一次的表演,我竟然看了三次。轻歌漫舞间,暗自踹测唐玄宗当初是以怎样一种心境,才能创下如此大作。▼
而同样如我般痴迷的,还有一位小姑娘。或许,她想像着自己长大后的样子,也如眼前小姐姐这般长袖善舞。▼
在秉承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基础上,詹园尤为注重岭南水乡的布局脉络,所以,水景,是无处不在的元素。▼
无论是亭台楼阁,风雨桥,还是回廊,总有一波碧水相伴其间,有了水的加持,即使是在下雨天,那些原本灰灰暗暗的色块,便也柔软清亮了起来。▼
再加上羞羞答答静悄悄绽放的凤凰花,让这个阴雨天,竟致温情了许多。▼
园中树上有不少人工搭建的鸟巢,则更体现出詹园天人合一的温情风格。▼
一水两岸的的詹园,跨越了一条小河,沿岸分布着长长的回廊,即使是下雨天,亦能避免淋雨,左右逢源。▼
我记得河对面以前仿似是农田,如今已然被一栋栋房屋取代。▼
灰瓦白墙,风格倒也不违和。▼
经过这座善源桥,便可通往对岸。▼
桥对岸是后花园,是以前詹老太起居之处。▼
而一来到这个地方,记忆的匣子便打开了,我忆起了十年前,带父母来詹园的场景。当时是冬天,园内开满白色的山茶花,母亲开心地于花树下留影,我甚至记得母亲脸上那如同少女般的微笑。▼
那一次父母都玩得很开心,母亲去坐了南方民俗的大花轿,我们一家在后花园玩扑克,吃自带便当。父母在堂屋的大木椅上坐着,感受着大户人家的阔绰,父亲说,我要是有这么大个园子就好了。▼
他俩还在园中的相依亭前合影,说要一辈子相亲相爱,不离不弃。▼
而今年初,母亲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我再也不能带她来看这满园的秀色。我抬头望去,一大片萱草花,开得正灿烂。▼
萱草也叫忘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古代游子要远行时,大多会在北堂种上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在詹园,萱草花处处可见,而5月,正是花开的日子。或许,正是为了提醒人们,母亲的牵挂无处不在吧。
母亲去世也有四个多月了,我以为我已忘却了悲伤,然而当再吟起那首《游子诗》,仍然泪如泉涌: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唯有用雨伞遮住自己,掩去那不为人知的伤感。
感恩亭
萱草的花语是:隐藏的心情,爱的忘却。所以我觉得,这也许是幂幂中的注定吧,在母亲节前夕,我来到了詹园,邂逅了母亲花,更加倍怀念自己的母亲。然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我应该用更多的爱,去善待父亲以及家中长辈,不要等到没有机会尽孝之时,方悔之晚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愿天下所有儿女,善待双亲。这便是再游詹园最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