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那一年的中秋明月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12/27 18:31:00
白癜风可以看好吗 http://www.xxzywj.com/m/

「本文来源:郑州日报」

?张向前

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天空,中秋月华遍散清辉,照见了多少过往,勾连了几多心思。

那一年,应该是宋孝宗乾道二年(年),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的著名南宋词人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政敌以什么样的理由陷害他呢,史籍没有细说。邕管安抚使蒋允济和桂林百姓为他送行,送其至兴安,在兴安乳洞与大家告别后,从桂林北归。

怀有“恻袒爱民之诚心”的张孝祥,颇有治才,本想在静江知府任上好好作为一番,革除弊端,纾解民困,造福一方,结果却被谗言所伤,他心里多少有些郁闷愁结。

秋高气爽,张孝祥所乘的船只到了岳阳洞庭湖水域。只见湖面上天高水远,一碧万顷。一轮淡淡的圆月下,张孝祥长衫玉立,望着眼前澄澈清明的湖水,竟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想到自己亦如湖水般光明磊落,坦荡径行,表里如一,不禁胸襟顿开,豪气中来: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兴致高起来的张孝祥竟要请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具,低斟浅酌地招待天地万物。颇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豪迈。

如此还不足矣,他竟然忘形地舞之蹈之,敲击船沿,应和天地,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此刻,天上的那轮圆月,成了一株“忘忧草”,让张孝祥彻底忘掉愁绪烦恼,忘情于这月白风清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了。

那一年,应该是宋神宗元丰三年(年),苏轼有些郁闷。事情还得从头一年说起。元丰二年(年)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于四月二十日到任,进《湖州谢上表》,表中写道: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文字中几乎是直言坦承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新法“生事”的不满。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抓住这条“小辫子”,接连上章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俗称“乌台”)狱受审。

时任宰相吴充、王安石、章惇等朝中大臣纷纷出面陈情、斡旋,连太皇太后曹氏也出来干预,圣谕下发,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史称“乌台诗案”。这是苏轼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虽然苏轼生性豁达,但这种“按文索罪”的诗案,让他跌入人生的低谷。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职位很低而且没有实权的官职。无责可展其能,无职可显其才,无位可安其心,此时的苏轼情绪低落,十分郁闷,常常寄情于山水之中。这一年的中秋节,望着那轮渺渺的明月,苏轼写了一首《西江月》,吐露了谪居后的心情: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一贯生性豁达的苏轼低沉下来,语气哀婉,咏叹人生短促与壮志难酬,感悟世道险恶与人生寥落。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几乎无人不知,甭管经历多少苦难,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风格柔婉的《西江月》却刻画了苏轼悲情婉约的另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其时,中秋的那轮明月,于苏轼而言,是人生大梦之后的一盏“孤光”,映照着落寞与凄凉。

那一年,应该是唐顺宗永贞元年(年),韩愈有些无奈。两年前,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心中愤然,直言上疏,劝谏皇帝减免关中徭赋。没想到,事情没办成,反而触怒权贵,遭李实等人谗害。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虎落平阳,龙困浅滩,韩愈很是不爽。贞元廿一年(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韩愈闻听暗自高兴,心想终于可以解脱了。可惜,镜花水月一场空——没他俩的事儿。八月宪宗即位,听说又要大赦天下,韩愈再次兴奋起来。由于总是有人从中阻挠作梗,韩愈又未能如愿调回京城,只是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个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秋月圆之夜,他有感而发,写下《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寄给遭遇相同的张署。其中有云: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荆蛮。

…………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曾表示“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的韩愈多少有些怨愤,却故作旷达。夜空中的圆月融融朗朗,它就似一朵“小红花”,于张署而言是一种慰藉;对韩愈来说则是借朋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一年的中秋明月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