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在毕业季的七月,一条由不同萱草品种组成的花带正渲染着校园的夏日。
母校用植物语言传达了对毕业游子的默默惦念和丝丝牵挂。
一、初识萱草
萱草,Hemerocallisfulva,隶属于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
萱草,古称谖(xuān)草,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因此,萱草又有忘忧的别名。
萱草英文名“Daylily”,可称之为“一日百合”,即萱草单朵花朝开暮谢,仅开一天。但是,一株萱草的花苞数量多,所以能够保持较长的群体花期。
中国是萱草属植物原始分布最多的国家,也是观赏栽培最早的国家。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的一些植物园和园艺爱好者收集中国、日本等国的萱草属植物,开始杂交育种。国际上的萱草品种已经达到万种以上,由于其园艺品种的多样性和易于养护栽培的特点,也被称为“完美宿根花卉”。目前,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萱草园艺品种大多引自国外。
二、萱草的兄弟——黄花菜
萱草与黄花菜,在现代植物学上的区别不大,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花色,黄花菜的花为纯淡黄色,而萱草为橙红、橘黄或者其他复色;黄花菜的花蕾可以食用,但萱草不能。
三、母亲之花
说到母亲节,总会让人想起康乃馨,这似乎是世界认同的事实,其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象征母亲的花草,只是目前潮流所趋,也就忘了中国固有的母亲之花——萱草。
古代常以萱代称母亲,以椿代称父亲,椿萱并称代指父母。旧时,人们经常把萱草植于北堂之畔,因北堂为母亲所居之处,北堂又称“萱堂”,与代指父亲的“椿庭”对称。《幼学琼林》中说:“父母俱在,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清代金农《萱草小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