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部作家总第六十一期著名作家评论专 [复制链接]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巴州诗歌创作的新景观

⊙郝贵平

作者简介:郝贵平,长武县地掌村人,现居*。高级*工师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十余种。散文集《大荒漠眺望》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我的绿洲河》获第四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散文金奖、首届中华之*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本人获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散文创作奖、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成就奖。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等多种散文选本及中学语文试题、中学语文阅读课件、地方语文校本教材。创作和作品研究载入《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散文史》(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理论著作。

 

近些年来,地处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诗歌创作呈现一抹可眼的亮色。在地域内外创作氛围的熏陶中,巴州的诗歌写作者不断探求演进,作品逐渐蜕变,趋向丰满成熟;多位诗人在疆内外诗坛崭露头角,出手的作品在情感分量和创作艺术方面都显示了相当的功力。巴州诗歌创作呈现群体并进势态,特别是中青年诗人的活跃成为一道蔚然在目的风景线。

地域特色是巴州新诗的显著看点

地域文学创作团群的形成,往往与地域生活对作者的哺育,与作者对本土题材的选取相关。巴州地处*南部,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地域十分辽阔,绿洲、草原、荒漠、山河等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民俗、经济等社会文化,对于文学作者的触发自有独特之处,是题材撷取的丰富之源,创作灵感的触动之弦。巴州地区的诗歌创作自然与此关联,而且对于本土诗群的促成与诗群作品的勃生尤其显著。*尤其是巴州的土地养育他们的生命,山山水水、物物事事又赐予他们丰富的精神情怀和人生情感,作为诗人他们以诗描摹*,歌咏巴州,表达丰富的人生感怀,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久为大家熟悉的诗人刘渊,几十年间孜孜以求诗歌创作,写了大量*题材的作品。他诗写屯垦戍边的兵团生活,反映风光旖旎的草原风情,笔赞开发荒漠油田的壮志豪情,记录游历丝绸之路的真情实感,都是对包括巴州在内*大地的情与爱的抒发,表达的主题是*热土对人生的塑造。刘渊说:“西部热土哺育了我,也重新塑造了我,我不能不用一首又一首出自心灵的诗篇,吐诉我对*炽热的爱恋与热望。”在兵团生活的几十年间,他常常俯下身子,抚摸绿洲至真至爱的草木、农田,在他眼里甚至*的每一棵青草都是他多情的诗句,他因此把自己的诗化成夜莺,去拥抱*的天空与云朵。刘渊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诗集《红柳花开》,内中的几十首诗篇,就是这位年过七旬老诗人歌咏*的合唱。

寇钧剑的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日报》《绿风诗刊》《西部》等多家报刊,诗的主题品质、诗的艺术表现都处在地区诗歌创作的高处。他的作品侵染着包括巴州地域的*山水的色彩,尤其是新近发表在《诗刊》,又被诗刊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