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难以忘怀的母亲花 [复制链接]

1#

摄影:风过留影

文字:风过留影

地点:春美乡

德化的*花菜,主要产地是春美乡,听说乡村里漫山遍野、房前屋后都种植了*花菜,作为摄影爱好者,几年前就萌发了去拍*花菜的念头。不久前,和朋友一群人来到了春美母亲花花园赏花,虽然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仍然让我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小时候,家里曾经有一块小菜地,菜地的边上稀稀疏疏地种了几株长着绿色的小草,每到小草开出一朵朵喇叭状的小*花,母亲都会摘来和着米线、面汤煮,味道鲜美,嚼起来脆脆的,非常可口,当时听母亲说,这种菜叫金针菜。

金针菜的叶和茎是翠绿色的,开出的花儿显橙红色的喇叭花,鲜亮又耀眼,其美不输于观赏性花朵,其味也胜过许多疏菜,从小就非常喜欢,只是当时城区栽种的比较少,有看到几棵也是见缝插针地种在菜地边沿,很少有作为主体整大片地栽种,即使在餐桌上,也是作为配菜搭配在一些汤里,在记忆中,金针菜从来没做过主流,但是,我对金针菜却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不知道是因为它的味道,还是它美丽的花儿,或者,是因为母亲从小采摘金针菜所带来的家乡的味道,以及对母亲的怀念。

后来,才逐渐了解到金针菜的名称及其特性。金针菜,更多的人叫*花菜,别名有忘忧草、萱草花、健脑菜,还有一个非常崇高的称呼:母亲花。

许久以来,就有许多诗人对母亲花赞不绝口,赋诗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诗经》写道:“焉得萱草,言树之背”;大诗人白居易的“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宋代王十朋的:“有客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复解忘忧”;苏轼的“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以及“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花是金簪”,这么多的诗句,表现出历代诗人对*花菜“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作萱纸、吃美容”的赞赏,更因为喻意为母亲花产生出对花的偏爱和对母亲的情感。

母亲花盛开的季节,正是农历七月半中元节的时节,闽南人都有祭祖的习俗,不禁让我倍加思念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想起那美丽的花儿,想起那清新可口的味道,想起那为了培育我们长大而辛勤劳动的母亲。于是,斟一杯杜康,以解对母亲思念的烦闷,摘来一束忘忧草,以忘记忧愁。

母亲花,因为有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情愫,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该人资质愚钝,天赋不佳,什么都学,学啥都不像。小时喜欢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从没被县队录取过,更别说市、省队和国家队了,当然了,如果身高二米,应该会比“姚明”“出色”。喜欢文学却罕见报端,愧对单位授予的“文学协会会长”的美称。喜欢摄影,倒是有取得好“成绩”,常常获得家庭比赛第一名,因为老婆和孩子都不会摄影,所以稳操胜券。外表其貌不扬、口笨舌拙,与人相处,毫不起眼,常被人忽略不计。既然在这几方面都毫无建树,只好自我安慰,心存阿Q之想法,其所做之事、所发之图文皆为自娱自乐,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并非为搏人眼球或想沽名钓誉。

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喜者慎入,在此感谢所有浏览图文的朋友,有朋而来,不亦乐乎!

长按以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