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之于每一个人,都是至亲至爱,温暖慈详,一生都会牢牢挂念的人。所以人们从不吝啬对母亲的赞美。如果让你选择一束献给母亲的花,你会选什么花呢?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可是康乃馨了。可是你知道吗?康乃馨被作为母亲的象征,仅仅是多年前的事。年,美国费城的贾维斯曾以粉红色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象征。在她的倡导下,美国国会于年5月7日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全国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并由威尔逊总统在同年5月9日颁布实行。年5月14日在美国举行了全国规模的第一个母亲节。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早就有一种母亲花,它就是萱草花。
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别名众多,有“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其中有一类是可以食用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金针”、“黄花菜”。英文中称萱草为“虎百合”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诗经》有云: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唐宋年间,民间种植萱草很普遍,通常种植于住宅的后庭。后院常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是处于整个住宅的北部,所以母亲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称,人们为想念母亲而尊萱草为母亲花。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历代文人常以萱草为题材咏吟母亲,歌颂了母爱。现摘录一部分,以飨读者:
唐孟郊《游子诗》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元王冕《偶书》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宋苏东坡《萱草》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枝,
葶葶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宋朱熹《萱草》
西窗萱草丛,昔日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我的母亲,正如历代文人所咏吟的那样“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葶葶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愿母亲天堂安好!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