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昌这个地方又要火了只因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南昌晚报」

11月18日,

由南昌晚报、南昌市诗歌学会主办的

“诗歌下基层”采风活动

组织了10位省市知名诗人

走进新建区溪霞镇。

溪流而下,霞光溢彩,

隐藏在小镇里的秀丽风光

让10位诗人挥毫泼墨、诗兴大发。

店前村的党建活动中心、

村民们的炉火议事室、

党员们的红色氧吧,

都记录下关于溪霞的大事小事,

诗人们纷纷停下脚步仔细阅读

这些曾经发生在溪霞的故事。

随后,诗人们又一同来到了忘忧村,

这所新修的民宿坐落在

一处幽静的竹林边上,

流水庭院、凉亭清茶,

诗人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

感慨万千,用诗句记录下

溪霞镇的山水风景。

就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下诗人们的作品吧!

怪石岭——长城

作者/张宁

现在我就伸长了眼睛

像每棵树都温柔地盯着你

你伟岸的身躯依山而长

灰重的如这天空窒息着我

现在我就展开了双翅

像一只蝴蝶嗅到了花香

你的灿烂映亮了峰峦

热烈的如火蜇刺着我

我盯着你,我扑向你……

其实呀——我知道

你是商人们用石头堆砌的商机

可我实在见不得长城的影子

一个民族千年的图腾

它不止如钢叉刺进每个日子

也像一种温情

在时间的孔穴中

浸濡进我黄色的皮肤

忘忧村

作者/张宁

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拍拍脑袋就能拍出它古旧的容颜

我揣在裤兜里的手

就掰断过无数翠绿竹枝

从磨碾上跳下,脚发软

恐惧一直藏在身体里边

月夜突然窜响的狗吠

隔着厚重的房门也能让

肌肤紧缩成鸡皮的形状

墙角扭着纤腰的三角梅

我不知道它也是否如我所想

这群吊儿郎当溜达的诗人

思想会和这村庄叠合

会把元一晚的民宿

和一个叫忘忧的村名捆绑

村庄的身世已无从探访了

我看着矗立的幢幢楼房

我望着时尚如海报的村娘

我打量这水泥覆盖下的乡路

我不敢骂为村子起名的人

只想用头撞破墙

摸一摸村名的那面是什么样

镜像

作者/邓涛

霞光顺水而下,接通天地

华丽的言辞,倾诉成大片的湖色

那粼粼的,就是彩礼

孵出一万条金色的鱼

最是人间留不住

约会去吧

上一桌霞光,我们就可以下酒

溪霞图

作者/邓涛

我确信,霞是溪的源头

长舌的霞,哗啦哗啦

撒一网春风,抻开了内心的纹理

各位,只有用诗才能领取

三千五百万方的水域存放着的

那些天空寄来的雨,雪和清凉

初冬店前观荷

作者/程维

美到词穷,随便一枝荷

都比我有才气

比我的诗

我的画

更有表现力

我只是它的读者和观众

枯荷使锁的锈色斑斓

怪石岭

作者/程维

扬州八怪应该来此安营扎寨

其笔墨功力还会更得上乘

八大山人在山下结庐

其写意已达怪力乱神之境

山的妙处在于石,石的妙处

在于怪,笔得怪石之妙者

人在怪石之外

忘忧村

作者/舒琼

竹林的韧性

在天空里弹奏天空

鸟的鸣声显得多余

在南昌之北的溪霞

红韵中的天空

低而又低

一直低到了

静如壁玉的水中

茅草屋

轻松松地写出了

“几度溪舍”的意境

在一棵树下

“无意台”的牌匾

构架的是

一种哲学和人生的

澄明

在这里

让我们租一间民宿

用三两天的时间

望水、观云、看山

置身世外

按捺下尘世的疲惫

官马古道

作者/舒琼

在南昌新建区溪霞的

店前村

荷塘在锈色与妩媚之间

进行一种叙述

土墙之上挂着的蓑笠

旧院一侧垒起的石磨

使时间停顿

对着

一条从时空苍茫中

绵延而来的青石板路

眺望

一支穿越江右

勾连古中国南北商业的

队伍

仿佛正嗒嗒地驱马而过

店前抒怀

作者/王治川

今天我来到店前

秋色洒满了田边

老村焕发了青春

古树掩映着家园

村民的快乐驿站

柴垛旁温馨港湾

这里是南昌绿谷

荷塘更新着理念

注重生态之文明

建设美好的家园

坚持可持续发展

清风染绿了农苑

走一回官马古道

看一眼古树百年

喝一杯乡村老酒

写一首醉美诗篇

披一身灿烂阳光

当一回现代农倌

何时再来到店前

那时定焕然一新

野花在竞相开放

山风会更加香甜

新村将更加美观

幸福花一般鲜艳

溪霞印象

作者/王治川

怪石储存了哪朝的往事

托清凉的玉泉轻轻讲给

景色宜人的山乡

溪水倒映着云雾

一只孤鹜直射而去

将诗歌带往远方

坐在忘忧人家

竹影清静枯荷弄韵

叫人怎不爱这个地方

多么美的烟火人间

夹一片树叶在书里

留住溪霞难忘的秋光

溪霞红

作者/琳达

店前村的红色氧吧

是个网红打卡地

一间间朴素的小屋

传承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个党建工作法

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

围坐在小竹椅上

开一场火盆会

再添一把柴

大家敞开心扉

凝心聚力

面对着鲜红的党旗

举起我们的右手

重温一次入党誓词

给精神补钙

为信仰加油

忘忧民宿

作者/琳达

一样的碧空如洗,流水淙淙

一样的茂林修竹,鸟语花香

不一样的五千方水库烟波浩渺

不一样的怪石嶙峋千姿百态

这里,

有磨盘铺成的曲径通幽

古色的窗棂讲着光与影的故事

来吧,

在溪霞的忘忧村里

做一棵安静的忘忧树

忘忧村

作者/范丹花

最美的云一定来过,但你还没有,

如果古木和松林都会从那田园的胸腔长出

我会在灵魂深处种下一棵直径相同的枣树,

守着那份爱的宅基地,以及山水遥远的呼应,

让我们从彼此竹林的身体穿过,

我会听到鸟鸣穿破层层山脉,

清脆如你的呼唤

我会看见溪水奔流创造出语言的烟雾

当我离开,那些陶盆在墙垣的站立

多么清冷啊,它们都无声抚摸过我

——这个尝试着遗忘的人,

这离去的脸也掩藏着岁月——秋风中另一种山色

正如,有一天我还会踏马归来

把半生愁绪在村庄抖落

小长城建造史

作者/范丹花

当一座微缩的长城出现在眼前,

那源头俘获的耸立让我惊讶不已,

于此并没有更多浪费,

所有石头一同奔赴山顶

它们用相同的构造越过了幻境中的秦朝

它们在怪石岭,用坚挺的身姿打下绵延的江山,

那石头内部澎湃的音色,

不断加固着自身沉默的砝码,直到完整之后

那身段的辽阔仿佛也有了千年的背负

无论那抵抗是否心甘情愿,

这痕迹的命运在山梁之上搭建,将牢不可破

想起在它还没有建成之前,我曾多次攀爬

而现在我只是站在山下抬头——仰望

生活啊如这翻天覆地的加盖,

在那些华丽又破碎的梦想之后

溪霞,一本现代田园书

作者/华光耀

古朴与典雅的编缀

灵动与隽美的插图

把溪霞镇装帧成一本书

流淌着现代田园风

扉页上党建主题广场序言

引领着从官马古道上走来的溪霞人

把人们称之为诗的日子

装进了飘荡于心灵的荷塘

让它们在采莲女的歌喉里

唱成一个甜甜的四月

唱成梅子黄熟稻花香时

一朵又一朵

荷叶般撑出的细花绸伞

清风陋室里汲满月光的墨笔

泼写出“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遥寄给远亲和四乡八邻

每一次阅览溪霞

总要留一丝栀子花香的微笑

挂在忘忧村的嘴角和腮边

读同心苑里合欢树下

对美丽乡村的苦苦追求

另一种美丽

作者/华光耀

遇见你是另一种美丽

古老悠远的村落

像老朋友一样,赤着脚

噼啪噼啪地打响青石板

从官马古道走进

小道上的阳光院落

修竹弄影,荷塘逸香

幽幽曲径,花木庭楼

即使飘起的袅袅炊烟

把溪霞水库凝练成一颗星

印在你史迹深深的前额

奔涌成一股粼粼清泉

也会落碎成一声声最美的呼唤

母亲的,情人的

你的明眸总是那样

闪动着月桂的瓦亮和依恋

溪霞啊溪霞

走不出你长长的视线

店前村的溪霞红

作者/万洪新

溪霞红

多么温暖的字眼

这里有家门口的红色氧吧

这里有荷塘边的清风陋室

这里有小道边的阳光院落

这里有柴垛旁的温馨港湾

这里有田野中的快乐驿站

这里有大树下的同心家苑

这里有炊烟下的党群创业园

给我力量

给我智慧

给我勇敢

给我向往

给我眺望

给我快乐

给我一个红霞满天的梦里老家

一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官马古道

见证了一个乡村从沉寂走向振兴的全部过程:

身披溪霞红

奔跑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把溪水

也跑成一条不可阻挡的大河

此心安处是溪霞

作者/万洪新

离城市不远

离月色却那么近

在怪石岭

我能听见隐藏在桂花丛中的

虫鸣与心跳

在忘忧村

一排修竹之后

时光就是一架静静的钢琴

古道不见西风瘦马

驿站依然在等待夜归的故人

经年流淌

溪霞有人间不凋的炊烟

乡愁茵茵拂还来

此心安处是溪霞

溪霞的笑

作者/老安

在溪霞,到处都能看到笑

民居的花绽放无忧的笑容

小长城的旗发出阳光的笑声

店前调解室走出张张笑脸

五千万方的湖里蹦出魚的欢笑

生活从来就不容易

从贫困里捞出笑的后面

是溪霞人勤劳实干的

三万双巨手

官马古道

作者/老安

风霜雷雨雪

从上面走过

唐宋元明淸

也从上面走过

有的从此走向远方

有的只走了一半

有的是弯着腰走的

有的是靠骨头撑着走的

这条官马古道

至今

仍有故事在走着

来源

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邹鹏飞魏勇剑

主力编辑

黄青

见习编辑

余南梅

审定

金官

核发

张宁

点个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