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603802.html02:27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5日讯(记者田巧萍)4月25日夜的大雨一直延续到第二天上午。35岁的曹雨锋不得不在下午雨暂停时打开手机直播,开始在他的大棚里走动,一盆盆的食虫植物随着他的镜头一一展现。
固定的直播时间是晚上9时到凌晨12时。因为大雨而被迫改在下午的直播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多人围观,共销售元,其中一单是曹雨锋的老顾客,“一个人就买了元的货”。
不管是深夜固定的直播时间,还是因各种原因临时在其他时间直播,曹雨锋声音总是一样的,不疾不徐,不大不小。直播间的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曹雨锋的脸,哪怕是一个侧面一个背影。
在曹雨锋的世界里,见到食虫植物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生一世一棵草。他与老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也是食虫植物玩家之间的关系。
曹雨锋正在食虫植物体验馆内照料食虫植物。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一张保存了13年的火车票
曹雨锋保存了一张火车票——年6月23日武汉至杭州的夕发朝至硬座直达火车,票价66元。当时,正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读大二的曹雨锋利用暑假去杭州实习。
那时电商刚刚兴起,曹雨锋原打算去阿里巴巴找个实习岗位,但他在网上看到杭州萧山一个食虫植物的培植基地提供电商实习岗位。“居然还有吃蚊虫的植物?”曹雨锋有点不相信,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选择了那里。“万一那边不适合我,我也可以去杭州西湖游玩一下。”
这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由一对年长曹雨锋9岁的年轻夫妇开办,就在杭州市萧山区乡下老家搞了个平方米左右的大棚,培植并在网上销售食虫植物。夫妻俩自己创业前,都曾经是企业高管。曹雨锋到来之前,公司只有夫妻二人。
曹雨锋的工作就是做电商客服、打包、发货。晚上老板娘回村里,老板和曹雨锋住在大棚里的活动板房里。曹雨锋白天干活,晚上学习食虫植物园艺的相关知识。
2个多月的暑假结束,曹雨锋对食虫植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深深喜欢上了这些神奇的草本植物。
曹雨锋正在食虫植物体验馆内照料食虫植物。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实习回到学校,在广州服装企业实习的同学告诉曹雨锋,一个月包吃包住还有多元的实习工资,这令曹雨锋羡慕。曹雨锋在杭州吃住在大棚里,条件艰苦多了,一个月的实习工资才元多一点。
尽管如此,第二年一毕业,曹雨锋打上背包,又来到这个基地开始打工生活。食虫植物已占据了他的心。
在杭州7年,老板夫妇的奋斗精神和创业思路深深地影响了曹雨锋。“从平方米,做到我离开的时候1万多平方米,他们把这个当事业做。不管是赚几万还是赚几十万元,从来没有看到他们曾经倦怠过,总是那么努力,亲力亲为!”
曹雨锋说,在打工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会了培植食虫植物的技术,还在管理上、精神上、毅力上做好了创业的准备。
那张已经泛黄的火车票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见证——选择去做一件事,并坚持下来。
从杭州回汉创业培育食虫植物
年十一前夕,出生于湖北黄梅孔垄镇的曹雨锋回到武汉创业。他在位于江夏区五里界的武汉花卉博览园租了一个标准大棚,建了一个以食虫植物为主题的园艺体验馆。
最开始的时候,他一边从杭州自己打工时的老板那里拿货,一边自己繁殖食虫植物。标准大棚平方米,他用不完,从杭州邮寄来的多种货摆满也只需要50平方米。
在武汉创业,是他完全可以承受的投资。打工7年,积攒了20万元,租下大棚、添置最基本的设备、建居住的活动板房……生产和生活都安排好,还有一半的钱剩下来备不时之需。
这是武汉地区第一家培植食虫植物的大棚,像这样自己培植并线上线下销售的大棚,全国不超过50家。“我一开始要做的就是武汉的市场,在武汉本土化培植,植物适应了武汉的气候,买家买回去了就好养。”
曹雨锋正在食虫植物体验馆内照料食虫植物。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食虫植物目前还是小众消费。从年10月创业至今,曹雨锋的老顾客有近个,很多顾客从一盆两盆到10盆20盆,直到种满阳台。曹雨锋的大棚里的食虫植物也越来越多,现在平方米的大棚里摆满了食虫植物,有多个品种,上万盆,全部是他自己培育的。
看曹雨锋的直播带货,感觉他最怕的事,就是顾客简简单单买走他的东西。他要问买货的人家住哪里,养花的阳台是朝南还是朝北,条件达不到的,他直接建议:“你养不好的,就不要买了。”
“你不能让顾客买回去了,养几天几个月就死了。”曹雨锋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买家:“食虫植物可以养很多年很多年。”在他这里买了食虫植物,如果在一个月内死了,他会补发一盆。
狸藻。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直播带货,曹雨锋拿着手机一一扫过他大棚里所有食虫植物。有时顾客看中了某个品种,如果是一年内的苗,即使买家竭力想买,他也不会卖,“嫩苗他们容易养死。”只有过了一两年的长得壮实的苗,他才会放心地出售。
食虫植物主要有6个大类: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茅膏菜、捕虫堇、狸藻。它们形状独特,一年四季叶子会变色,既可观叶也可观花。茅膏菜的茎和叶分泌出一种黏液,只要蚊虫撞上,就逃不脱;瓶子草的长长的叶子呈管状,蚊虫掉进去了,根本爬不出来;捕蝇草的叶子像两片张开的贝壳,轻轻一碰,“贝壳”立马合拢,把飞进来的蚊蝇关进去……曹雨锋的顾客有两类,一类是真正喜欢食虫植物的人,以年轻人居多;一类是小学生,他们在动画片里看到食虫植物,食虫植物成为他们童年时的一段科学观察和探索。
猪笼草。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疫情前一年,曹雨锋成功地拍摄到捕蝇草捕到一只虫子的视频,他在直播中一放,成了爆款,一个晚上卖了上万元的货,创下了至今也没有打破的纪录。但第二天,他就不再卖捕蝇草了,因为“剩下的都是小苗子,顾客买回去了不好养。”他请大家过半年等捕蝇草长壮实一点再来下单。半年后,那个晚上的大火爆并没有重现,人多是健忘的,顾客流失了。“这也没有关系,到别人那里买也一样。”曹雨锋的志向是“让食虫植物走进千家万户”。市场做大了,他才有钱赚。
捕蝇草。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最贵的食虫植物元一盆
大学毕业那年就开始在曹雨锋这里买食虫植物的程曦,家里阳台上有一个5层的花架,种满了食虫植物。除了在曹雨锋这里购买,她自己也学会了繁殖食虫植物,“现在我的茅膏菜多到用来当苔藓用。”
茅膏菜。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程曦说,自己家里养殖植物的历史就是武汉寻常人家消费升级的体现。“爸爸妈妈也喜欢养植物,但他们只买绿萝。” 程父母的消费观念就是,有了大钱就买房子,有了小钱就去买些好吃的,家里只要有些绿色就行了,便宜的绿萝是他们的首选。
“到我这里就不一样了,我不需要买房子,我养植物只挑选自己喜欢的。”程家老少喜欢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一家出动外出游玩,武汉花卉博览园是常去的地方。曹雨锋在这里开店不久,程家一家人就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地方,那一年程曦大学毕业,有钱自己买植物了。
曹雨锋正在食虫植物体验馆内照料食虫植物。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你看瓶子草,颜色在不同的季节不停地变化,粉白、青绿、深红,百看不厌。”她每两个月去曹雨锋那里一次,每次买个两三盆回来。“他那里元以下的品种我几乎都买了。” 程曦28岁时生下儿子后就成为全职妈妈,她说自己不打牌,不追求品牌服饰,也不喜欢逛街,照顾孩子、做家务、养护食虫植物是她每天的工作,日子过得恬静而满足。她也很庆幸,自己这一代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自己的一个特殊爱好。“每天看看一阳台的食虫植物,真的是很享受。”
瓶子草。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在28岁的小赵这里,曹雨锋更像是一个玩家,而不是老板。采访那天,小赵带了4盆瓶子草开车50公里来曹雨锋这里授粉,他的4盆瓶子草开出了如倒金钟一般美丽的花朵。一年前,他从一位玩家手中买下这些草。小赵伸出4个手指头说,现在可以卖到4位数,但他现在还不想卖,希望能与曹雨锋的瓶子草授粉杂交出更奇特的品种来,收获到种子再种植,价值也更大。
与程曦纯玩不同的是,小赵既是玩家也是卖家。他说,这样的人在小众的食虫植物爱好者中很有一些。杂交出一个新的漂亮的品种,既可以满足自己成就感,也能带来一定的收入。
曹雨锋认真地挑选出大棚里花开得最好看的瓶子草,帮助小赵的瓶子草授粉。培育出特别好看的品种,也是他的追求。
俗称为食虫草的食虫植物原产美洲和东南亚,“原来都是外国人在做杂交,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研究了。”在曹雨锋的大棚里,最贵的食虫植物可以卖到元一盆。
从打工到创业,已经住13年大棚
平方米的大棚后面,有一个活动板房。两个房间,十来平方米,一个洗浴间3平方米左右,厨房也3平方米左右。从年10月开始创业后,曹雨锋就住在这里。从开始接触食虫植物后,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当老板,算起来他已经住了13年大棚了。
到目前为止,曹雨锋的这个建在花鸟市场的体验馆仍然占据着国内第一家的位置。尽管现在的销售还是以网络直播为主,但学电商专业的曹雨锋始终相信线下终究会比线上好。他说,作为新零售的一种,线下体验店的体验对购买者更重要。
捕虫堇。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摄
到周末,都会有很多曹雨锋在网上直播收获的粉丝到远离中心城区50公里的体验馆来,见到一些小学生,曹雨锋很是内疚。大棚里是塑料布做的顶,温度随着太阳快速上升,到了中午就热得无法待下去。曹雨锋现在还没有钱装上更好的控温设备。直到去年平方米的大棚才真正填满,“我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曹雨锋说,总有一天会做大的。
每天白天打理大棚,晚上直播,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辛苦。直播平台记录了曹雨锋年的直播业绩:天共直播小时,全年累计金额达到元,名用户收到你的“宝贝”。
他线下全年的销售大概在2万元左右,不够租金。“体验店我为什么做?哪怕我不赚钱,但是我对这个行业肯定是有贡献的。”做大这个行业,就是支撑曹雨锋坚持下去的理由。
受疫情影响,今年线上的销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但线下体验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这也许是他守了6年后终于迎来的转机,也许是外界形势变化终于带来了商机。
来自异域的食虫植物外形奇特,“但它们还是草,改不了草的习性,皮实!”创业者曹雨锋把自己也比作是一棵草。每天夜晚的直播,满屏的植物,将围观者带入食虫植物的世界。他说:这些植物是主体,我只是沾了植物的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