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代表委员话两会干货满满,妙招多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pf.39.net/bdfyy/bdfzj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姜飞月

发展智慧农业河套灌区高效节水灌溉赋能高质量发展

河套灌区素有“塞外粮仓”之称,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优质小麦等绿色农畜产品主产区。“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万亩;河套灌区新增建设余万亩,改造提升余万亩,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落实“四水四定”治水思路,为促进区域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姜飞月介绍,按照智慧农业发展思路,改变河套灌区传统灌溉利用方式,采取智慧农场管理平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逐步实现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预警、数据分析等现代化农业物联应用,是科学栽培、精准操控的绿色现代化农业。

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30万亩耕地作为典型设计区,项目区已实施过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整修等工程,亩均投资约元,实现改渠道漫灌为喷滴灌,设计取得成效:取消部分支渠和斗、农、毛渠,铺设地下输水管道,扣除蓄水池占用土地,有效耕地面积增加约10.3%;水资源利用系数由渠道灌溉的0.42提升至喷滴灌的0.7以上,大大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生态和发展新农业提供重要产品;喷滴灌改变了大水漫灌方式,减少了水分蒸发,淋溶洗盐、阻断反盐,减缓耕地盐渍化程度;设施农用地顶层发展光伏提供电能,减少用电量,发展清洁能源;设施农业用于育苗栽培,可将“春提前”,延长作物生长期15-20天,提高作物产粮;育苗栽培后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来源;改变传统农牧民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业,助力产业结构调整;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助力耕地保护。

姜飞月建议,摸清潜力底数,摸清河套灌区适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的位置、数量等底数;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开展河套灌区现代化智慧农业建设,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和治理盐碱化耕地,创造黄河流域现代化智慧农业的成功案例;集中投入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政府部门在调配项目资源时,不能“撒胡椒面”,规划耕地质量提升、科技推广、智慧农业全方位集中投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规划编制、项目设计、科技攻关、制度创新等方面研究,扶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河套灌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闫文芝

建立小麦补贴长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6个净调出省区之一,是公认的优质小麦、大米、玉米、土豆、杂粮和油料黄金生产带,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万吨粮食的能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我区粮食作物结构中玉米已成为绝对的主角,特别是近两年的玉米价格一路看涨,价格达到1.3元/斤,比前两年涨了0.3-0.4元/斤,调出去的还是以玉米为主,因为比较效益低,作为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在我区种植面积下降严重,甚至不少农民都从小麦生产者变成了小麦消费者。

这一现象急坏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闫文芝。

对此,闫文芝开展了年河套地区巴彦淖尔市种植效益调查分析。提高种植效益,从产出和成本分析,虽然我国对优质小麦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但1.55-1.6元/斤的价格已经是国内最高价格,加工企业普遍认为这个价格压力很大,所以依靠提高小麦价格增加种植小麦收益空间不大。依靠科技进步如使用高产品种和栽培技术等一定程度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但大幅度提高收益目前科技水平还达不到。而从成本端分析,近年种子、化肥、农药、燃油(机械作业)等价格逐年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只增不减,所以通过节约成本近期内也比较难实现。在目前玉米及其他作物价格高和效益好的情况下,动员农民承担粮食安全责任,种植比较效益低的小麦也不太现实。年巴彦淖尔市小麦种植补贴每亩元,种植小麦的收益可接近玉米收益的83%,加上麦后复种补贴和复种收益,种植小麦收益可接近种植玉米的收益。经入户调查,农民表示如果小麦种植效益和玉米种植效益相当,还是比较愿意种植小麦。

“综合研究认为,现阶段实施小麦种植补贴对提高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见效快、效果好。”闫文芝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她建议,建立小麦种植补贴长效机制,提高小麦比较效益,让更多农户愿意种小麦,为国家口粮安全做贡献,展现粮食大区的担当和作为。

同时,要早出台小麦补贴政策,让种粮农民对种植收益有合理预期,稳定种麦信心。研究确定合理的补贴标准,既不过多增加财政又能起到刺激扩大面积作用。

此外,加大对小麦产业及麦后复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投入,通过增加小麦和复种两茬的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小麦种植效益低的问题。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张占忠

“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一乡一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对于农村、农业发展而言,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竞争力。当前,中国各地乡村正悄然兴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新变革。秉持“一带一路一世界,一乡一品一梦想”的理念,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牵头的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正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灵活运用“一乡一品”模式推动兴边富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

内蒙古拥有悠久历史、多样文化、广阔地域、丰富物产。多个旗县市、约多个乡镇,每个县市、乡镇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物产、手工艺品或文化产品。推动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牵头实施了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以下简称“一乡一品”),选择试点,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反响热烈,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张占忠建议,出台指导意见,将“一乡一品”上升为国家战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在“一乡一品”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的优势,构建社会自我监督约束机制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填补市场调节的盲区;建立沟通机制,稳步推进惠民富民工程;培育壮大内蒙古“一乡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以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科技创新、休闲观光、配套农资生产和制造融合发展的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依托中国“一乡一品”产业项目做强做精向日葵产业、保持食用向日葵生产加工优势。做强做优马铃薯产业,建设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扶持产地加工业发展壮大;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深入推进“一乡一品”奶业振兴,鼓励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奶源“一乡一品”示范基地和牧场,支持传统乳制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扩大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种植面积,提高牧草品质。推行标准化饲养,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种发展。鼓励“一乡一品”特色种植养殖。

展望未来,“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必将助力乡村振兴,紧扣时代经济脉搏,找准特色发展之路,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万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万胜

多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土壤、市场主体的氧气、集聚资源要素的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投、人才就往哪里去、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愿意投资,最终实现双赢。”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万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万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全区营商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赵万胜建议,当前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重点应从诚信首府建设,法治首府建设,平安、文明、和谐首府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予以着力推进。

赵万胜介绍,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诚信社会体系的建设,而诚信社会体系的建设,首要的是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诚信体系的建设,首当其冲的又是领导干部的诚信“风貌”建设。领导干部的诚信“风貌”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改进;改善营商环境,表面文章要做,但更重要的还要从其根本上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重视法治首府建设,法治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是一种底线制约。政府要带头严守法纪,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给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充足、公平的市场空间。

此外,构建平安、文明、和谐首府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外在形象工程,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承担着繁重的任务。

赵万胜表示,优化营商环境,要以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为重要辅助手段。在通过各种手段促使企业自律、诚信和守法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引导和主动培养民营企业家的良性成长,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意识打造出一批有坚定政治信念、爱国爱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甘于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振国

智慧绿色电网建设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我区改革发展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提出的七个着力,紧贴我区实际,政治站位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听了之后很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内蒙古电力公司将全面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围绕‘两率先’‘两超过’目标要求,坚持责任蒙电、绿色蒙电、数字蒙电、开放蒙电定位,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全国一流现代化能源服务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贾振国介绍,内蒙古电力公司将全面助力自治区重大战略落实落地。坚决落实自治区稳定经济运行和确保能源安全供应部署要求,发挥电网投资拉动作用,全国保障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及用电需求,全年安排发展总投资亿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服务自治区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聚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重点任务,深化电力平衡、调峰能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重点专题研究,积极推进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加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全力配合自治区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已纳入国家规划的蒙西至京津冀±千伏双回直流“网对网”外送通道建设。广泛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转型。加快推动外送通道新增新能源送端配套电网建设,不断提升新能源汇集输送能力。

贾振国表示,要加快推进绿色智慧电网建设。“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规模拟完成亿元以上,努力形成东西互济、南北输送能力显著提升的千伏主网架,以及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智能互联的一流配电网,打造面向华北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综合能源输送电网,全面满足各类综合能源基地、大型新能源电站和分布式新能源等大规模绿电汇集输送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力度,深度对接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知名高校、科硏院所等合作伙伴,研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科学治网、团结治网,合力推动电网绿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完善交易规则体系,增加交易品种,提升交易功能,实现我区绿色能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加快对蒙古国第九个外送通道建设,巩固拓展蒙西电网东送南联北供格局,为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贡献蒙电力量。

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勇

金融“活水”精准赋能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我相信,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牧区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红利不断的释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持续加大,如何做到精准服务乡村振兴?这是下一步我们应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