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带你领略舌尖上的城步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16/j8plqye.html

舌尖上的城步

作者:肖丁勤

生在城步,食在城步,吃转四方之后,对舌尖上的城步自然感触至深。食而知味,这味既有食材之味,也有城步之味。经数千年沉淀之后,饮食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步地域属湘之边陲,历史上经济落后,物产贫瘠,缺乏大菜系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全国众多菜系中,连湘菜都不能跻进淮、川、鲁、粤四大菜系,城步之菜只能算是湘菜中的地域美食。在美食日渐被推崇的今天,城步美食愈来愈焕发出它的独特魅力,满足着你对食物的所有想象。笔者并非资深“吃货”,在此将舌尖上的城步味道呈现出来,供四方食客鉴赏。

城步境内山地广阔、河川纵横,林产水产资源异常丰富。这里的山民只需稍稍上山下河一转,便可轻松采来各种食材。秋后,正是林下松萝菌疯长季节。这种精灵般的菌子,是大山对山民的厚赐,绿色天然无污染,价格不菲,是大城市餐桌上奢侈的食物。在汤菜中,松萝菌是绝对的主角。一大碗汤中,配上十来朵松萝菌,那种鲜香就会弥散开来,征服食客们挑剔的味蕾。

冬笋是城步的大宗出产。剥开笋壳,就会显现出嫩白肥硕的笋肉。配腊菜,吸收油脂,冲淡咸味,吃起来肥而不腻;配荤菜,荤素搭配,甜净清爽。在冬季饮食中,冬笋是配菜之王,不仅厨师偏爱,食客也情有独钟。男人吃肉,女人吃笋,一大碗冬笋炒肉就这样被分享干净。人们过去因为冬笋“刮肚板油”而不愿多吃。在大鱼大肉逐渐被鄙弃的今天,苗条身材吃出来,这种粗纤维的食材已成为城市男女的最爱。松萝、冬笋,这两种大城市珍贵食材,在城步苗乡却是家常小菜,这种舌尖上的感受丝毫不比大城市逊色。真是让大城市羡慕嫉妒恨。

开门见山,出门爬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真实地反映了城步人民生产生活状况。在县境西南的长安营乡溪流中,生长着一种长不大的小鱼,宽不过两指,重不过一两。晒干后,当地称“条巴干”。有水就有鱼,然而这种鱼与其它地方的鱼有着太大区别,简直是鱼中极品,好吃得令人终生难忘。这种鱼也就有了专属地域性名字——长安鱼。湍急的溪流,清冷的水质,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口感独特的长安鱼。鱼儿要适应水的流速,必须不停向上游动,否则就被冲至下游。就使得鱼肌特别发达,肉质特别劲道。别的地方鱼,口感糜烂,如嚼木絮。而长安鱼却可一瓣瓣剔下来吃,夹入一小瓣细品,那种美味由舌尖导入,令全身酥软。整个过程,就像褪去美女的层层服饰,那极致的口感就会慢慢升腾。同是一条水,十里之外的通道鱼却有天壤之别。这也许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之故吧。

长安有三宝,另有长安虫茶和长安香禾米。虫茶有茶中“冬虫夏草”之称。虫草是雪域中一种真菌侵入一种蛾虫身体,在其体内生长繁殖而成。虫茶则是一种蛾虫将三叶海棠树叶啃吃后留下的虫屎。茶叶经过蛾虫身体的深加工,所含氨基酸和维C含量高于普通茶叶十余倍。几粒虫茶冲泡后,化作血红茶丝,异香扑鼻,还有降温清火、清洁血液之奇效,被奉为“茶精”。

长安营属高寒山区,所种水稻的米质优于丘陵地区。当地有一老品种,三粒米连起来有一寸长,故叫“三粒寸”,也称香禾米。虽是粘稻,更兼粳、糯稻属性。有一首顺口溜赞道:长安香禾米,香飘两里半,一家煮饭百家香,无菜吃得五大碗,有菜吃得一鼎罐。在长安营农家,呷饭喝茶,稀松平常之间,就尝到大城市人们一辈子吃不到的珍馐美味。一方水土一方人。水能滋润人的灵性,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塑造。两者有不可言喻的共通。豆腐的诀窍在于水质。南山有好水却不产豆,成全了南山脚下五团豆腐的赫赫美名。五团之水自南山逶迤而来,无任何污染,钙锌含量丰富,打出来的豆腐也就格外细嫩鲜滑。经清炖、黄焖、油煎,洒上葱花,就呈现不同的味型和气质。古人赞豆腐有和谐美德,今人称豆腐是素食之王。千百年来,五团豆腐那至柔至嫩至滑的口感从没改变。

行走城步,寻找大餐大菜也许会让你失望,若论食物的新鲜纯正,一定让你记忆深刻。腊肉是城步的招牌菜。没吃过腊肉,不要说你到过城步。在城步苗乡,看家境富不富,不以钱财别墅来衡量,看的是炕头腊肉的多与少。炕肉越多,则表明哪家日子过得越殷实。

“舌尖上的中国”说腊肉是时间的味道,蕴含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意象。城步腊肉也承载了苗乡人民对于美食的印象,数千年来,不变的是对腊肉醇香厚味的怀念。腊肉,武冈有之,邵阳长沙也有之,做法大致相同,抹盐后风干或在煤灶边烘干。虽然表皮金黄,却味道不敢恭维。城步腊肉源自野菜苞谷喂大的土猪,经过盐的浸透和柴火熏烤,在时间的历炼下完成华丽转身。烘腊肉,急不得,没有数月时间,肉里水气不会干,香气也就出不来。炕上腊肉,漆黑如锅底,有“黑武器”之称。然经洗净,它的精美质地就会呈现出来,肥肉透亮,精肉深红,吃起来精肉贼香,肥肉油滋滋却不腻。一个腊肉骨头要呗三碗饭,讲的就是一个香字。夹起一坨,扔进嘴中,咂巴两下,满口盈香,再来杯酒,怎一个爽字了得!

城步饮食不讲究精细刀功和精美烹饪,注重食材的天然和原味。“土”菜最为有名。土鸡就是一例。鸡是林间生态放养,吃草籽和小虫长大,毛色红艳艳,走路雄赳赳,能飞屋檐高。这种鸡肉紧骨香,非饲料鸡和大棚鸡可比。炖汤时,不须加任何配料,那种浓郁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吃口鲜嫩,诱惑无比,让人欲罢不能。“野”味是城步特色之一。城步水生鳅鳝鱼鳖,山藏飞禽走兽。山区人家,灶屋后壁一般挂有乌黑锃亮的猎枪。男人大都是猎户出身,信奉神秘的梅山神,进山常不会空手而归。黄麂、乌獐、石羊、雷老鼠,这些活蹦乱跳的山货,经常是大山犒赏它的子民的最好礼物。“十人吃了十人香”,若游人碰上这等口福,主人会热情邀你入桌。共进酒,筷下手,此时此刻,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除了这异香扑鼻的野味和浓烈的米酒,你还会想什么呢?人生不如意之常八九,在酒中尽化乌有。

苗乡很多人家一辈子没用过味精和酱油,煮出来的菜也有滋有味,袅袅炊烟飘散着对生活素朴的理解。苗家人的厨房美食没有任何秘密,要说有秘密,那就是最原始的食材加上最原始的加工。魅力苗乡,纯美城步,在这里寻找舌尖上的美味,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

作者简介:肖丁勤,苗族,年5月生,城步儒林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曾任城步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现供职县政协。系国家邮政社会监督员、省苗学会会员、县作协秘书长、县爱心义工协会秘书长、邵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文字方面由诗歌起步,曾入史志部门,钻研中共城步地方史10年,旁涉城步文史、民族文化;闲时用镜头捕捉万象,以文字记录社会。人生信条:天生我才无大用,青史留下小名字。

通讯员:杨力红、钟桂容,主编:杨运波,责任编辑:匡宏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