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农业嘉年华位于大同市平城区马家小村,北魏时期的鹿野苑就曾在这里,现在有七个成熟的独立场馆。是大型农业奥特莱斯。也是及温室田园餐厅儿童手工馆为一体的现代化场馆。在这里,你可以品味到四时不同的风光。在同一个时空里感受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植被类型。
嘉年华是以大同农业产业为背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地域文化为纽带、以旅游创意为特色、以生态乐活为目的,打造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区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特色现代城郊农业项目。园区包括农业嘉年华主题场馆、育苗温室、游客中心、生态温室、农产品展销馆等,并以“农业+文旅+科技+产城融合”模式,配套大同独有的北魏风情商业步行街、北魏鹿苑家庭农场、“北魏王朝·天下大同”大型实景体验剧等休闲农业文旅项目,打造我市城乡互动的缩影,带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年-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大同黄花大同三黄两白地理标志之一。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云州区(原大同县)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有多年的黄花种植史,且品质非常高。
大同黄花:黄花,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养生论》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大同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因此,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常食黄花菜可以预防头昏、有利睡眠,防止晕船、晕车、哺乳发奶、下乳等多种功效。
《齐民要术·鹿葱》引晋·周处《风土记》:“宜男草也高六尺花如莲。怀姙人带佩必生男。”周处《风土记》载:“妊妇佩其草则生男”。南朝梁帝萧绎《宜男草》诗:“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古今注》载“欲望人之忧则赠以丹棘(萱草)”故名忘忧草。
年以来,云州区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配套出台了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扶持黄花产业发展的政策,全力跟进服务,推动黄花产业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区黄花总面积达到16万亩,成为首个国家级黄花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形成2个万亩黄花片区、3个万亩乡镇、3个亩乡镇、18个黄花专业村,全区亩以上的种植户达到25家,亩以上种植户7家,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3多元,其中,3.1万名贫困人口种植4.2万亩,人因此脱贫,为大同乃至全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云州区政府将继续整合各类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黄花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上做文章,全力打造以黄花为主导,融合火山森林公园、田园综合体、集种植加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大同现代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国优质黄花种植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和产品集散中心,带动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
年,大同市推荐的“大同黄花”产业扶贫经验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同时,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大同黄花”逐步畅销国内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并多次在国内、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奖项,成为“大同好粮”品牌的知名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