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5月第2个周日是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一天人们会送母亲康乃馨,代表着子女对母亲深沉的爱。而在中国古代,同样有一种花草被称为母亲花,那便是——萱草。
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孟郊《游子诗》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王冕《墨萱图·其一》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余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王冕《墨萱图·其二》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